龍馬咨詢在市場研究、滿意度、戰略咨詢、營銷咨詢,背景調查等領域
為客戶提供成功解決方案。
鮮食玉米行業現狀分析
隨著種植培育技術的升級,鮮食玉米品類愈發豐富,呈細分化發展趨勢。調研顯示,黃糯玉米在白、花、黑糯玉米中脫穎而出,成為最主要的消費品類,黑糯玉米因富含天然花青素正逐漸成為消費者關注的新品類之一。鮮食玉米在食用玉米消費中的占比已達到87%,成為消費者日常健身減脂過程中的重要代餐選擇。
從最近幾年全國糧食總產量增速來看,2022年(0.5%)低于2021年(2.0%),同時低于2020年(0.9%)、2019年(0.9%)。要理性看待糧食增速下降。今年以來,極端天氣等自然災害較為嚴重。在全球都受到波及的情況下,中國能夠實現糧食增產尤為不易??傮w來看,中國連續19年豐產更是處于歷史高位,勢必面臨高位盤整。
相較疫情前,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鮮食玉米的消費有所增加,近四成消費者傾向選擇單根價格相對較高的鮮食玉米。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愈發關注,對農產品的品質要求不斷提升,鮮食玉米未來向高端化發展具有強勁優勢。
在今年的全國糧食總產量中,分品種來看,稻谷(20849.5萬噸)、小麥(13772.3萬噸)、玉米(27720.3萬噸)分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比重為30.4%、20.1%、40.4%。此外,豆類(2351.0萬噸)占比17.1%。
三大主糧中,小麥、玉米分別同比增產0.6%、1.7%,稻谷同比下降2.0%。從產量來看,小麥增產15.6億斤,玉米增產93億斤,稻谷減產87億斤。三大主糧合計增產21.6億斤。
此外,全國豆類產量同比增長19.6%,77.1億斤。其中,大豆同比增長23.7%,77.8億斤。大豆成為豆類產量增產的主力。
秋糧占全年糧食總產量的大頭。在今年的秋糧生產中,南方地區持續高溫干旱,對秋糧生產帶來不利影響。2022年,秋糧產量51100萬噸(10220億斤),同比增長0.4%。
以黑龍江為代表的地區成為消費者最關注的重點原產地,因其特有的黑土地有機含量高、晝夜溫差大提高營養物質積累等天然因素,促成了更高品質的鮮食玉米生長。2019年起,黑龍江省鮮食玉米的種植面積逐步提升,2021年種植面積達206萬畝,預計今年可達230萬畝左右。
鮮食玉米是指具有特殊風味和品質的幼嫩玉米,也稱水果玉米。和普通玉米相比它具有甜、糯、嫩、香等特點。從品質上分有甜玉米、超甜玉米、甜糯玉米等;從籽粒顏色上分有黑色、紫色、黃色、白色等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市場對鮮食玉米的需求也越來越大,其保鮮與加工就顯得尤為重要。由于鮮食玉米食用部分為未成熟的幼嫩果粒,采后呼吸代謝旺盛,糖分轉化快,且容易失水變質,所以很難作長期貯藏,如想長時間貯藏或周年供應市場,須進行速凍保鮮或真空包裝。
在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中,東北三省及內蒙古自治區合計18229萬噸,占26.6%,略低于2021年(26.78%)。
據巴西食品供應和統計機構CONAB稱,天氣預報顯示,如果天氣配合,2022/23年巴西的作物收成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。巴西農民將生產3億噸以上的大豆、玉米、棉花、水稻和小麥。這比上一季高出14%,上一季巴西農民收獲了約2.714億噸谷物,創歷史新高。
據CONAB的數據,巴西的玉米種植面積預計將增長2.5%,至5,500萬英畝。巴西70%以上的玉米來自第二季玉米作物,通常在1月和2月大豆收獲后種植。預計2022-23年玉米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49.41億蒲式耳(相當于1.25億噸),較上一季增長9.4%。
調研顯示,近六成的鮮食玉米消費者處于養育期,鮮甜口感、高微量元素成為媽媽群體的購買關鍵因素。據調研數據顯示,近一半年輕群體有著每周食用鮮食玉米的習慣,作為潛力消費人群,他們更加偏好將其作為水果或代餐食用,價格、口感、口味成為選購的重要因素。
鮮食玉米行業前景分析
值得注意的是,縱觀近年來農產品的發展趨勢,標準化、品牌化生產已成大勢所趨。直播帶貨引發了大眾對于農產品的火熱關注,卻也接連出現許多直播間出售的農產品質量不佳、腐爛發霉等疑似“翻車”的爭議。在直播帶貨弊端的背后,暴露的正是農產品缺乏標準化所帶來的問題,標準化程度低導致農產品存在品控困難、易損耗、難以儲存、利潤率低等痛點。
隨著種植培育技術的進步,鮮食玉米品類呈細分化趨勢,黃糯玉米是消費者選擇的主要品類,以黑玉米等為代表的新品類正在逐漸受到消費者關注。
隨著甜糯玉米品種選育的增多,對于滿足人們的多樣性需求,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起到了突出作用,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。不過由于我國在甜糯玉米育種上還處在初級發展階段,品種選育以及產業化生產中仍存在較多問題,需要加大研究力度,提高甜糯玉米育種水平,以增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。